一厢难求!年夜饭堂食预订火热,预制菜成新宠******
“你现在打电话太晚了,捡漏也未必能捡到,很多人都是提前一个月就来预订包厢的。”某餐厅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兔年将至,年夜饭预订火了。
早在去年12月份,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年夜饭”便已经有丰富的产品上线,而线下门店开放年夜饭预订的时间则更早些,餐饮业普遍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喜迎新春。
新京报记者采访多家餐厅了解到,目前很多年夜饭包厢均已订满,可谓“一厢难求”,堂食火热,线上预制菜同样备受追捧,甚至很多餐厅堂食菜品和预制菜均有销售,双管齐下争夺年夜饭市场。
一厢难求!有顾客提前一年预订年夜饭包厢
1月11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随机拨打了全聚德(双井店)、汤城小厨(合生汇购物中心店)、旺顺阁鱼头泡饼(燕莎奥特莱斯店)、淮扬府·游园惊梦(北京SKP店)等多家餐厅的电话,得知其年夜饭包厢均已经订满,个别餐厅大厅内仍有位置,同时店员建议记者尽快预订,“估计这两天就会全满了。”
记者了解到,很多餐厅在除夕夜当天会停止营业,而营业且有年夜饭套餐的餐厅也并不会在这个活动上做过多宣传,大部分是线下营销,给到店消费的顾客做介绍或者发传单。
即便如此,预订依然火爆。“很多人都是提前一个月就来预订包厢。”某餐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经记者摸查了解,每桌年夜饭的堂食价格鲜少低于1000元,普遍在2000元以上(10人桌居多,也就是客单价在200元以上),预订要交押金,押金在300元至1000元不等,同时需要提前选好套餐、定好菜品。
有些餐厅在除夕夜当天是不翻台的,只接待预订顾客;还有的餐厅仅翻台1到2次,包厢只接待预订顾客,大厅只有几桌可以接待非预订顾客,但是店员提醒记者:“如果不提前预订,最好下午四五点就过来,否则大概率没位置。”
旺顺阁集团副总裁崔余健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截至目前,旺顺阁鱼头泡饼23家北京门店、5家提督门店分别已预订年夜饭三百多桌,旺顺阁海鲜广场、披云徽宴等几家主打高端宴请的餐饮门店预订一百余桌。旺顺阁鱼头泡饼年夜饭堂食套餐有多款选择,客单价从240元到370元不等。”
年夜饭“一厢难求”的情况不局限于北京,全国各地的餐厅均有此类情况发生。
1月1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杭州知味观的年夜饭包厢早已被预订满了,“我们做年夜饭已经30多年了,很多顾客吃完今年的就会把明年的包厢预订上,现在我们大厅还有三四桌的余额,其他全满了。” 杭州知味观常务副总经理、行政总厨陈永青告诉记者。
据陈永青介绍,杭州知味观每年的年夜饭都是爆满,“每年九、十月的时候,我们的年夜饭菜单就出来了,那时我们会和预订的顾客再次确认一下时间、桌数、菜品等信息。”
在年夜饭的准备工作上,由于订单很早就满了,所以可以提前预估出春节期间餐厅所需的菜品量,“我们会提前半个月和供应商联系,提供我们对每种食材的需求数据。也会提前了解员工的返乡时间,做好春节期间的培训和排班表,春节假期上岗的员工均按国家标准发放加班费。” 陈永青说。
在年夜饭菜单的设置上,据陈永青介绍,杭州知味观每年都会对菜单进行微调,增加一些市场流行菜,“我们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做调整,比如现在新杭州人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就增加了一些重口味的菜。”
陈永青说:“预计今年杭州知味观年夜饭套餐的销量和去年差不多。”在他看来,疫情期间,年夜饭经济有过一段低谷期,目前处于回升状态。
紧抓“年夜饭”机遇 餐饮业稳岗留工、错峰休假
伴随着“新十条”等政策出台,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餐饮业强势复苏中。
“旺顺阁鱼头泡饼使用有机鲜活鳙鱼,为确保春节期间市场供应,已从多个优质水源地预订活鱼25万斤。随着门店生意逐步恢复,召回了一百多名疫情期间离京的员工,也联系了不少小时工、寒假工作为补充。无论是堂食、外卖、外送的年夜饭套餐,还是盆菜、腊味、鱼头泡饼预制菜礼盒,旺顺阁为消费者的年夜饭餐桌做好了充足准备。” 旺顺阁集团副总裁崔余健告诉记者。
入行20多年来,胡大饭馆此前的除夕夜都是员工的聚会,并不对外营业,今年有所不同,胡大饭馆将首次涉足年夜饭套餐。
谈及做这一决定的初衷,胡大饭馆运营总监张胜滔告诉记者,“可谓是供应与需求的双向奔赴。”
从元旦假期开始,胡大饭馆迎来了客流量暴增,“元旦期间,我们的营收比疫情前增长了15%左右,客流量也恢复到了疫情前的九成,现在客流量每天都在增长,双休日涨幅更大。” 张胜滔表示:“因为很多老顾客或当面或电话来询问我们这边有没有年夜饭,又加上我们了解到今年除夕夜不营业的餐厅较多,所以也想抓住这次在经营方面的尝试机会。”
记者了解到,为了稳岗留工,胡大饭馆鼓励员工就地过年,安排错峰休假,今年1月份在京工作的员工按照1.5倍薪资发放,春节还准备有红包。
据悉,今年除夕,胡大饭馆的营业时间是上午10点至次日凌晨3点,目前已经可以接受预订,一共有4款堂食套餐可供选择,即“堂食年夜饭 5-6人1358元套餐,8-12人1888/2288/2988元套餐,线上外卖以2-4人餐搭配为主。”为了丰富年夜饭套餐的内容,除了小龙虾等经典菜品,胡大饭馆还特意推出了干烧大黄鱼等新菜。
张胜滔表示:“目前我们主要是线下推广年夜饭套餐,今年又是首次除夕夜营业,对于那晚的客流量和营业额,我们有着十分积极的预期。”
预制菜成年夜饭新宠,多家老字号堂食、预制菜两手抓
1月9日,高月给家里预订的西贝年货礼盒就到货了,里面是8种预制菜,包括狮子头、猪肚鸡、牛大骨、羊蝎子、烤鱼等等。
“我们去年年夜饭吃的就是预制菜,当时我买了12个菜,1000多块钱。今年节省成本,只买了8个硬菜,下单早,活动价才399元,然后再让我妈妈做几个菜就够了。”记者了解到,年夜饭预制菜在去年便已经火爆,今年热度仍在持续,不少家庭和高月家一样,选择了预制菜和自己做菜相结合的方式来操持年夜饭。
1月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叮咚买菜等平台了解到,在1月2日至8日这周,年夜饭预订迎来首个高峰、预制菜遭抢订。叮咚买菜预制菜负责人欧厚喜说:“以往年夜饭的预订高峰一般在春节前一个礼拜,今年提前了半个多月。”
据了解,叮咚买菜已推出“年夜饭预制菜”预订专区,其中,主打家乡味道的传统宴席“八大碗”系列,上线仅半个月,销量便突破10万份;主打营养健康、高端品质的海鲜预制菜也很受欢迎,比如“避风塘炒面包蟹”,一天被订购5000多份。
另外,叮咚买菜联名各地知名餐厅,如上海老饭店、绿波廊、陶陶居、苏浙汇等,推出“年夜饭套餐送到家”系列,一周内已被订购8000份年夜饭。
同时,记者了解到,很多餐厅为了抓住“年夜饭”机遇,不仅开放堂食、提供外卖,也上线了自己的预制菜产品。
杭州知味观今年便首次推出了年夜饭套餐的预制菜系列,“我们堂食是每桌10人,预制菜主要是为了小群体消费者,准备了2到8人不等的分量,套餐种类不多,主要在我们自己的小程序上售卖,目前销量还不错,每天至少能卖几十套,多的时候有几百套,也算是一个新尝试。”陈永青告诉记者。
老字号餐饮品牌全聚德也是堂食和预制菜两手抓。据了解,全聚德已推出“全聚德”“川老大”“丰泽园”三大品牌的预制菜产品,包括毛血旺、小酥肉、酸汤肥牛等菜品。而全聚德今年为年夜饭定制的家宴礼盒中,烤鸭是必不可少的。
在线下门店接受堂食预订的同时,海底捞外送推出“开饭了”年货套餐,提供金汤酸菜鱼、川香椒麻鱼等多款年夜饭预制菜。
2023,中非合作将迸发新活力(环球热点)******
2022年12月15日,在位于埃及苏伊士省的中国巨石埃及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巨石埃及公司),工人在玻璃纤维生产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摄
2023年,是中国真实亲诚对非洲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新的一年,虽然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但中非共同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务实合作成果多
科特迪瓦阿比让港第二集装箱码头的开港,巩固了阿比让港在西非地区的枢纽港地位,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马里古伊那水电站的建成,弥补了马里国家电力缺口,改善用电紧张状况;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蓝线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极大改善沿线交通状况,便利民众出行……2022年最后一个月,3项新成果作为中非深化基建合作的缩影,为中非扎实推进务实合作再添新注脚。
“过去10年,中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提质升级,沿着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前行,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展现蓬勃发展新气象。”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须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国家构建了健全的合作机制和广阔的合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
近年来,中非关系不断升级。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双方同意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双方一致决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2022年,中方提出“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率先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受到非方欢迎。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连续13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1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542.89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创历史新高。2022年8月,首批非洲对华正式出口的鲜食牛油果,在肯尼亚利穆鲁镇的桑瑞普工厂完成打包装运,经海运抵达上海港。中国对非投资强势反弹,仅2021年1—9月,中国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9.9%,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中非发展基金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在非洲37个国家投资决策了110个项目,决策金额近60亿美元。
中国对非基础设施合作继续巩固传统优势,承包工程的合同额保持增长。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为非洲新增和升级铁路超过1万公里,公路近10万公里,桥梁近千座、港口近百个,还有大量医院和学校,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50万个。
中非民心相通在疫情期间进一步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向非洲27国提供1.89亿剂新冠疫苗,在非洲本地化合作生产年产能达到约4亿剂,被非洲国家称作“及时雨”。常驻非洲各国46支中国医疗队第一时间投入当地抗疫行动,15支中国巡回抗疫医疗专家组和紧急建立的43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为非洲带去防疫经验、方案和物资。此外,中方还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同19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或达成缓债共识,还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免除15个非洲国家2020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
非洲最可靠伙伴
中国以高质高效的实际行动,给非洲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和机遇,赢得扎扎实实的好口碑。正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专家评价的,中国在非洲是一个负责任、透明、可靠的合作伙伴。
长期以来,中国以行动为导向,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先后宣布对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支持非洲国家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破解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瓶颈。近日,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过去15年,中国在非实施的路桥等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正在“真实可见”地改变非洲地貌,帮助非洲国家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和市场融合。非洲人民普遍称赞这是“值得尊敬”的成就。
前段时间,剑桥大学和英国舆论调查公司在20余个国家的上万名成年人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洲国家民众近两年对中国的好感程度明显上升。其中,非洲人口最多的尼日利亚,对中国好感度从2021年的68%上升到2022年的83%,肯尼亚则从58%上升到82%。美国《新闻周刊》点评,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积极布局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共建“一带一路”,用经贸合作开道,让这些地区的国家得到了实惠,它们对中国好评如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国向来高度重视对非关系,一直把加强同包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基石。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都选择非洲,这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重视对非关系,强调中国和非洲同为发展中国家,一直是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的兄弟和伙伴。中非历来是命运共同体。”陈须隆说,“中国始终重视非洲、尊重非洲、支持非洲,从不在非洲谋求地缘政治私利,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已经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大国截然不同的对非合作之路。中方坚定认为在未来多极世界中,非洲完全有资格成为重要一极。在非洲站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中方愿成为非洲最可靠的坚定战略伙伴。中非关系堪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旗舰’,发挥着引领与示范作用。”
继往开来上台阶
南非伊奇科维茨家庭基金会前段时间发布了《2022年非洲青年调查》,基金会主席伊福尔·伊奇科维茨说,绝大多数非洲年轻人认为非中合作会带来双赢。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说中国不利于非洲的发展,但非洲年轻人的观点恰恰相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非关系发展的前景。
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南非研究中心主任姚桂梅在媒体撰文指出,2023年,在世界主要力量深度介入非洲,大国博弈和竞争更加突出的背景下,虽然中非合作的外部环境有所恶化,但中非合作前景依然看好,中非关系有望迈上新台阶。
针对美西方罔顾事实、刻意抹黑中非关系的做法,非洲国家纷纷说“不”,非洲国家的独立自主意识和抗压能力明显增强。意大利经济学家、国际关系专家贾恩卡洛·埃利亚·瓦洛里近日在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文指出,美国通过煽动反华情绪来加强与非洲关系的尝试没有取得成功。中国和非洲早已建立了牢固的伙伴关系,这给非洲大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任何抹黑中国的陈词滥调都无法抹杀的。
津巴布韦《先驱报》网站文章也强调,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方式基于多边主义和民族平等。中非标志性合作框架,如中非合作论坛、共建“一带一路”和“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都是在承认国家主权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推动的。中国不寻求主宰其他国家,不谋求成为新霸主,也不干涉别国内政。这正是为什么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处理全球事务的冷静令人放心,这是它赢得众多朋友的原因。
“新的一年,中非关系将继往开来。双方将继续落实2021年11月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全面深化各领域合作,推进实施‘九项工程’,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的一年,世界有望真正进入‘后疫情时代’,中非关系将更加聚焦经济复苏和发展问题,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将为中非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中方将继续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中非将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同时,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非洲在地缘政治和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各大国将更加重视非洲并采取行动,牢不可破、真实亲诚的中非关系将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新的一年将进一步证明,中非合作不仅走在国际对非合作前列,还将带动国际社会不断加大对非投入,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陈须隆说。(本报记者张 红)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1月07日 第 06 版)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